教學型態的規劃與運作 1. 學習區自由選擇學習活動 --強調幼兒興趣、潛能的激發與自主、深入探索的學習態度與能力的養成。 學習區自由選擇學習活動可以說是吉利課程型態的重心。老師依幼兒發展的需求與媒材的特性,安排了各種學習區,如:美勞、積木、科學、扮演、語文、益智等學習區,引導幼兒依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與學習。老師的角色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是活動進行時的觀察者與輔導者。學習區學習可依幼兒年齡而有不同的發展;年齡較大的幼兒可發展出個別或小組方案的探索,年齡較小的幼兒,則以提供感官知覺的教具教材為主,讓小小孩能自由操弄、學習。 *美勞區:
*扮演區:
*語文圖書區:
*科學區:
*益智區
*木工區
*積木區
2.主題〈方案〉活動 --激發幼兒對某一主題能深入探索與認識,培養幼兒建構知識的方法能力。 帶領小組幼兒(8~15位幼兒)針對幼兒有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學習,期望藉此歷程,幼兒能對該主題〈方案〉有深入、統整的學習。主題活動的運作方式,因幼兒與老師能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運作形式。年紀較小幼兒或年資較淺的教師較多以單元主題的方式進行,年齡較大的幼兒(或資深教師)則以方案主題的方式探索、建構與學習。 主題例子:弓與箭 ※弓與箭就這樣開始了: 小女生拿到筷子、壓舌板和橡皮筋,開始隨意創作,他們發明了蹺蹺板、扇子、彈弓…,等不一樣的作品,在這樣的過程中,開始有孩子利用一根筷子加一條橡皮筋,變成了簡易弓箭,孩子對於這樣就能將橡皮筋彈很遠的遊戲可是樂的很,一試再試,就這樣,順著孩子,我們的新方案-『弓與箭』就成立囉!!
※一開始的弓箭,雖然簡單,但也有發現唷~~ 孩子開始在材料的結合有了不一樣的改變(材料仍然是筷子、壓舌板、橡皮筋),他們開始嘗試將各式材料加上橡皮筋變成弓;也嘗試拿壓舌板、筷子…拿來當箭,完成後,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射擊。玩的過程中,孩子也有所發現…
※自己設計一把屬於自己的弓箭吧:計畫、做、射擊 …… 在孩子經過這樣動手做à玩à建議及記錄à修改à再玩的反覆歷程後,孩子對於箭與弦的關係似乎漸漸明瞭,也慢慢的會跟老師說出自己的發現,因此,老師便讓孩子自己設計屬於自己的弓箭囉!! µ
我們的計畫圖
※我們的發現:邊玩邊修改 …… 孩子邊做邊玩,互相給意見,看看別人的弓箭怎麼樣,也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他們慢慢改、慢慢修,而當孩子修改後,弓箭真的變得更厲害時,他們可是很有成就感呢~~ @孩子1:筷子很難扣上弦,因此,孩子加上釘子固定箭,也在弦上加了一個圈圈,是拉旋扣上箭用的。
@孩子2: 箭總是卡住,拉不出去,試了幾次後,老師拉一次給他看,孩子也加入討論,發現了…原來是箭太短囉!!
※箭和弦有著另一種功夫:箭的長度、弦的力量 『弓箭』,除了要有一把拿的順手的『弓』外,箭的長度及弦的彈性也是很大的關鍵點,在前幾次的活動裡,孩子在邊玩邊修正的過程中,已經有部分的孩子發現了這點,因此,當孩子的弓與箭已經修正的差不多後,老師找了更粗一點的彈性線讓孩子嘗試,果然,箭〝咻〞〜射得很遠呢!
※最後,這是我們厲害的弓箭 ~~ 孩子的『弓與箭』漸漸完成,方案也將進入尾聲,因此,老師帶著孩子回顧活動,從一開始的竹筷到現在的自製弓箭,並和孩子一起討論著什麼樣的材料適合做弓箭,一起做了個圖表,一起將這陣子的經驗做統整。
3.小組活動 --強調幼兒基本能力的培養,依幼兒年齡發展上的需要,設計課程。 由一位老師帶領10至12位幼兒進行。內容包括感官訓練、體能、語文表達、數學概念、技藝活動、創造思考活動及自助技巧等以幼兒發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4. 團體活動-- 強調尊重、與人相處、共同合作能力的培養。 多數幼兒聚在一起進行活動,如團體遊戲、音樂律動……等。
5.校外教學— 一方面增強孩子的體力,另一方面則配合課程實地參訪,將教學延伸至教室外。 運用園所社群周邊的人文、自然資源進行有趣的校外教學。
6. 兒童劇場 — 期望幼兒在喜愛戲劇,享受戲劇外,也能參與戲劇活動,欣賞戲劇之美。兩週一次,師生共同演出,全體幼兒共聚欣賞,是知性的、感性的、是兒童劇場也是教育劇場。
7.藝術活動 — 激發孩子依自己的興趣深入探索,並培養幼兒對該素材主題有更深入的認識每學期一梯次,這是一種以材料或主題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教師依自己的專長興趣為幼兒設計一系列密集、深入的專題活動(如插花、水墨、木工、中國棋……等),活動持續一至二週,讓幼兒自由選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