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園」的教學運作主要有「學習區教學」、「主題教學」、「藝術活動」、校外教學」及「兒童劇場」等型態,若想對上述各種教學型態有更深入的了解,可直接點選吉利非營利幼兒園「教學信念與運作」網頁。 除了上述一脈相承的信念與教學運作外,「吉利園」因其獨特的空間環境與社區人文生態特色而建構出下面特有的教學特色:
◆ 學習區的「潛能」激發與「方案」的探究與深入 - - -強調幼兒興趣、潛能的激發,培養幼兒自主與深入探究的學習態度與能力 「興趣」與「學習效果」往往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我們深信孩子有自己安排、選擇、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教室現場,掌握幼兒內在動力出發的當下時刻是重要的,也因著幼兒這一份的興趣,我們隨著孩子們的年齡、狀況或各班教學運作的型式而做不同的調整。年齡較大的幼兒可發展出個別或小組方案主題的探索(從資料的蒐集→課程的計畫走向→實際的運作…,都由師生一起建構發展,教室因幼兒興趣的不同,同時呈現多種方案的進行;強調幼兒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的養成);年齡較小的嬰幼兒,則以提供感官知覺的遊具教材為主(也以學習區分區方式呈現),讓小小孩能自由操弄、學習,找出自己的興趣與潛能。 ★科學區:「滾動」小方案
★
木工區:「桌子製作」的小方案
★小小幼兒的自由選角
---社區人文、自然資源的認識、運用與關懷 我們運用社區的人力、物力資源,帶領孩子探索、認識鄰近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在老師與孩子的不斷的耕耘中,我們發展出幾個較深入的「在地」主題課程:「我們住的地方--唭哩岸」、「吉利公園的果樹與昆蟲」、「吉利圖書館」、「慈生宮與廟會」、「我家到學校的路上」、「吉利超市」、「金龍市場」、「捷運之旅」以及「附近阿公阿嬤的菜圃」…等教學主題;而在過程中隨著課程的需要,附近的阿公教孩子們種菜、阿嬤教我們養雞、廟裡的伯伯訴說著供奉主神的英勇感人事蹟、圖書館的阿姨教孩子們圖書的分類與借閱辦法、還有義工家長帶領著孩子去認識北投的地質景觀與常見的動植物…,另外也有地方的老人們來園內教孩子剪紙、寫書法、包粽子 …,過程中不止孩子玩的盡興,老師對此地方有更深的認識,地方的人士也因著與幼兒園的互動,而對吉利與孩子有著更深的感情與關注。 ★ 認識廟宇之美:
★
「吉利圖書館」的認識與運用 透過圖書館主任簡單及有趣的介紹,孩子開始知道:圖書館的規則,例如:要安靜、不可以奔跑…;辦理借閱證的方法及借書規則與期限…,並且讓他們有實際的借閱機會,真的是相當不錯的學習呢!
◆「社區」的關懷與參與 結合北投區相關友好團體(如:八頭里仁協會)與社區的資源團體-唭哩岸文化工作室、唭哩岸文化推廣委員會、唭哩岸說唱劇團與布袋戲團、慈生宮文化推廣委員會,一方面規劃有關社區文化的認識,另一方面則有系統的推動社區親職教育,以達成「人造社區」、「社區造人」的理想。 ★唭哩岸文化之旅
★
「北投文化采風」
|